一、綜合
(一)地區生產總值
202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(GDP)384.72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-0.6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18.71億元,增長4.6%。第二產業增加值176.99億元,增長-4.3%。第三產業增加值189.02億元,增長2.5%,其中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.0%,批發和零售業增長-2.9%,住宿和餐飲業增長-7.5%,金融業增長9.6%,房地產業增長-7.0%,其他服務業增長5.7%。
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4.6:47.0:48.4調整為4.9:46.0:49.1,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.2、-2.1、1.3個百分點。
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12.81億元,比上年增長-1.1%,占GDP的比重為55.3%。
全區共有四上企業758家,比上年增加23家。其中:規模以上工業226家,比上年增加13家;資質建筑企業193家,比上年增加2家;房地產開發企業58家,比上年減少15家;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181家,比上年增加12家;規模以上服務業100家,比上年增加11家。
(二)財政稅收
全區財政總收入21.84億元,同比增長22.6%。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.52億元,增長-4.3%,其中:稅收收入3.96億元,非稅收入4.57億元,稅占比為46.4%。財政支出50.05億元,地方公共財政支出31.69億元,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%以上。
(三)固定資產投資
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-6.0%,工業投資增長-46.7%,技改投資增長-17.0%,建安投資增長-16.2%,民間投資增長-11.0%。
(四)物價
全年廣元居民消費價格(CPI)同比上漲0.8%,比去年高0.7個百分點。居民消費八大類價格呈“六漲二降”態勢,其中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5.5%,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1.6%,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.1%,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0.4%,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.3%,居住類價格上漲0.2%;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下降0.1%,衣著類價格下降3.6%。
(五)人口
年末戶籍人口49.0萬人,比上年增長-0.1%。其中男性24.38萬人,女性24.62萬人,性別比為99.00:100;城鎮人口31.29萬人,鄉村人口17.71萬人,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3.9%;出生4108人,出生率8.4‰,死亡4398人,死亡率9.0‰,人口自然增長率-0.6‰。
年末常住人口62.5萬人,增長-0.3%。其中城鎮人口48.02萬人,鄉村人口14.48萬人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6.83%,比上年提高0.4個百分點。
二、國民經濟各行業
(一)農林牧漁業
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.51億元,增長4.6%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.64億元,比上年增長4.9%。其中,農業產值18.93億元,增長6.3%;林業產值1.53億元,增長7.0%;牧業產值10.42億元,增長5.5%;漁業產值1.07億元,增長-9.8%;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2.70億元,增長4.8%。
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8.50萬畝,增長6.7%,完成產量8.0萬噸,增長-1.3%。油料產量0.99萬噸,其中油菜籽產量0.68萬噸,花生產量0.32萬噸。蔬菜總產量43.45萬噸,水果產量2.85萬噸。
全區林業綜合增長率突破5.5%。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.9‰以下,無公害防治率達到90%以上,政策性森林保險綜合參保率達85%。實現森林面積凈增長1000畝達到146萬畝、森林蓄積量凈增長22萬立方米達到767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提高0.1個百分點達到64.2%。連續八年未發生較大以上森林火災。
全年生豬出欄20.5萬頭,增長5.8%;出欄牛1.04萬頭,增長8.5%;出欄羊4.26萬只,增長6.2%;家禽出欄285.31萬只,增長0.6%。全年豬肉產量1.43萬噸,增長0.1%;牛肉產量0.13萬噸,增長3.9%;羊肉產量0.07萬噸,增長2.5%;禽肉產量0.39萬噸,增長4.2%;禽蛋產量0.34萬噸,增長1.0%。
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3.24萬畝,撂荒地復耕率達100%。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48.9%,較上年提高4.3%。農藥使用量降低32.5%,糞污利用率93.8%,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.9%,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全部有效回收處理。
(二)工業和建筑業
全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41.88億元,比上年增長-3.6%。轄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-6.3%,其中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-21.5%。
全年轄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85.96億元,增長-1.0%,其中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6.75億元,增長-21.8%。
區本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56.46億元,增長-22.0%。利潤總額9.59億元,增長-46.7%;利稅總額13.67億元,增長-39.3%;工業品產銷率達到98.9%。
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5.12億元,增長-7.1%。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193家,實現利潤總額2.93億元,增長-5.3%。
(三)房地產業
房屋施工面積571.92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-4.0%;商品房屋銷售建筑面積73.06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-40.0%。商品房銷售額47.82億元,同比增長-40.6%。
(四)交通運輸業
全年公路運輸客運周轉量達8743萬人公里,同比增長-45.5%;貨運周轉量達271154萬噸公里,同比增長2.4%;公路運輸總周轉量272028萬噸公里,同比增長2.2%。全區貨運車輛6277臺,調整優化公交線路4條,補充新能源公交車32臺。
(五)貿易、招商和旅游業
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.52億元,同比增長-8.1%。其中,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88.95億元,增長-11.0%。
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145.23億元,增長-7.7%;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總額40.29億元,增長-9.4%,降幅低于鄉村市場1.7個百分點。
品零售總額46.99億元,增長-6.9%;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14.46億元,增長-9.3%。住宿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.46億元,增長3.4%;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21.61億元,增長-4.7%。
全年到位市外資金114.25億元,省外到位資金38.72億元;省外5+1產業資金6.37億元。新簽約項目29個,億元以上項目26個。
全年接待游客1682萬人次,增長5.0%;旅游綜合收入達130.10億元,增長4.0%。入選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。
(六)金融業和保險業
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70.40億元,同比增長17.6%,其中住戶存款余額548.45億元,增長14.6%;各項貸款余額561.13億元,同比增長17.4%。
全區保費總收入實現32.22億元,同比增長24.0%。其中財險保費收入6.50億元,比上年增長6.8%;壽險保費收入25.72億元,比上年增長29.2%。
三、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
(一)居民收入
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22元,增長4.5%。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1431元,增長4.1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9元,增長6.3%。
(二)社會就業和社會保障
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.15萬人,農民工轉移就業5.67萬人。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.98萬人,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.70萬人,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.21萬人,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.13萬人,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%。
四、社會事業
(一)教育
全區現有學校165所,其中基礎教育162所:幼兒園95所、小學37所、普通初中19所、普通高中9所、特殊教育1所、工讀1所;中等職業教育3所(不含省管普通高等學校2所):中專1所、職高2所。小學、普通初中、普通高中在校學生人數分別為47766人、24347人、14826人;擁有專任教師7604人,其中幼兒園1278人,小學2772人,初中1699人,普通高中1322人,特殊教育30人,工讀17人,職業教育486人。
全年新增學前教育學位840個、義務教育學位200個,創建省級示范性幼兒園1所、省級示范性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學校6所。新改擴建幼兒園3所,中小學2所,建設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2個。殘疾兒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學校和義務教育學校就讀達率95%以上,送教上門達100%。
(二)科學技術
全年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3家,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;完成成果轉化61項,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12項。建成5G基站282座,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,市級優秀示范院士工作站3家、優秀專家工作站3家。新增專利授權281件,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18件,新申請注冊商標103件。
(三)文化
全年區文化館累計開放約270天,接待6萬余人次;區圖書館累計開放249天,到館1.62萬人次,書刊文獻外借人次5276人,外借冊數15815冊。建成鄉鎮非遺傳習所3個、省級非遺項目體驗基地1個、市級非遺項目體驗基地1個、省級非遺保護示范基地1個。
(四)衛生健康
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0.1%,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%以上。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6.8%,全區孕產婦死亡率為0,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.89‰,嬰兒死亡率1.20‰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38個,常住人口簽約率67.4%,重點人群簽約率86.0%。
(五)體育
全區156個村(社區)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,建成龍潭鄉界牌村多功能運動場1個。全年培育體育引領員、社會體育指導員500余人。創建為四川省體育產業示范基地。
五、生態環境保護與安全生產
(一)環境保護
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總天數為358天,優良天數比例為98.1%。各項污染物年均值達到或優于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;全年降水無酸雨產生;嘉陵江、南河、白龍江等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保持穩定,均達到或優于規定水域環境功能的要求;市、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全面達標;城市區域環境噪聲、交通噪聲相對穩定,市城區聲功能區環境噪聲情況總體良好。
(二)安全生產
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4起、死亡4人,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同比下降60.0%。連續6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,連續10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森林火災。